近期,我校在全省率先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伦理关系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学术建构的理工与人文两大知识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学科。我校工程伦理学课程设计为32学时,前16学时讲授基础理论内容,后16学时进行案例教学。为体现不同工程领域行业规则,教学方式按相近工程领域分班授课;授课教师选聘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鼓励将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为案例课程,开展分领域案例教学工作。
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是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进程中,我校不断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
学校遵循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教育引导研究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道德人品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与感恩教育、学术诚信教育与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效结合。在研究生入学教育环节,集中组织开展“名师导航、筑梦理工”大型宣讲活动,重点进行国情、省情、校情及时事政治的讲授;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必修环节,重点进行考核;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课规定,足学时开设,闭卷考核,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试卷工作;在学位论文评审答辩环节增加“重复度检测”,有效杜绝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学校鼓励研究生以志愿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12年入选全国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单位以来,每年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赴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接力支教,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支教团成员弘扬志愿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发挥团队力量,以出色的工作获得校内外肯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以“四个服务”为指引兴学强校
学校的学科布局与调整坚持以“四个服务”为指引。在“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中,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为指导,确立了“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学科群建设口径;在最新一轮的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对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等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有显著支撑作用的学位点予以了重点支持,共获批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与山西医科大学签署协议,协同推进医工联合战略的实施。
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建立了与山西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接的创新中心集群,大批研究生走出校门,在生产一线服务企业、了解山西,在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实践中培养了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优良品质。
突出研究生导师育人主体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学校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通过修订完善《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和《研究生“联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导师七个方面的立德树人职责,确立和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第一责任人”地位。
近期,校党委研究筹备成立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的成立将推动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迈向新台阶。今后,我校研究生教育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扎实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