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绩效评估视角下的晋祠园林保护研究

高宇波1,毕尹颖1,汤 达2

(1.太原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太原 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 030024)

摘 要:针对晋祠申遗工作面临的困难,如何维护晋祠园林完整性和原真性,判断园林的景观价值,进而采取保护措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景观绩效”理论为基础,使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特征、防灾安全、文化遗产以及人文社会四个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计算评估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形成评估体系模型,整理分析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最后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针对性地提出了景观、防灾、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实现晋祠园林的保护发展。

关键词:晋祠园林;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遗产保护

近年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研究,在历史园林保护与景观设计领域出现了 “景观绩效”评估概念。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LAF)将其定义为“对建成项目运行状态的评估量测,从而确定被使用的景观设计方法和策略是否满足当初的设计意图,并且是否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景观绩效评估的理论构架基础为环境、经济、社会,通过量化已建成景观项目在此三方面创造的效益来明确该项目的景观绩效,分析景观设计中的不足[1]

国外对历史园林保护理论与景观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领先于我国。历史园林保护的相关理论起源于欧洲,19世纪西方兴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潮,出台了遗产保护法。20世纪中期《国际性历史古迹保护文件条例与准则》颁布。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将园林纳入遗产保护范围,明确园林保护的重要意义。1982年《佛罗伦萨宪章》为保护历史园林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2000年中、日、韩三国风景园林研讨会通过《从传统园林到城市宣言》,达成东亚地区传统园林保护发展共识。著名的保护实践有法国阿尔伯凯恩园林、意大利兰特庄园、日本京都高台寺园林等。针对景观绩效评估的研究,国外目前主要的绩效评估体系有LEED、SITES、MA等。2011年,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组织开展了景观绩效系列计划与案例研究调研计划,旨在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交互式数据库,包括案例研究、知识速递、效益工具与学术成果等内容的评价研究。2014年,“LAF(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公布了景观绩效指标,包括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7个类别的评估指标。

我国对历史园林保护与景观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古典园林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研究围绕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产生了《江南园林志》《古典园林史》等优秀作品。后期出现景观评价的研究,起初以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论为基础进行评价,后逐渐发展出强调环境信息、现代信息智能系统、高新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时代特征,例如研究采用空间句法、GIS视觉分析、动态路径量化方法等。2015年,我国引入“景观绩效”理论,在理论研究中逐渐呈现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的特征,评价对象涉及苏州园林、大型公园、古村落环境等,评价方法涉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践应用有上海市后滩公园、广州深圳湾公园、天津市桥园公园等优秀范例,都被收录于国际“LPS(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官网上用于案例研究。

晋祠园林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历史上《史记》、明嘉靖本《太原县志》等记载晋祠的发展变化。早在民国时期刘大鹏的《晋祠志》记录了对晋祠的研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历史、三晋文化、空间理论、文物修缮等方面,如《晋祠文物透视——文化的烙印》《历史沿革中的晋祠营建研究》《晋祠的造园艺术研究》等。为了满足晋祠园林遗产保护、文化艺术传承、技术研究创新、申报世界遗产等多方面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建立古典园林评估体系,运用“评价-分析-解决”的模式,定性定量明确地分析晋祠园林各项特性的价值与问题所在,为晋祠的修缮保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

1 构建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

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特点是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结合,从而使得决策过程数学化、决策结果科学化。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通过将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以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3]。其优点是指标体系更加直观便于分析。古典园林是集合复杂要素的综合体。为了确保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的全面性、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系统客观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各类性能指标做到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其结果进行科学运算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1.1 构建评估体系

遵循科学、系统、量化、动态的构建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借鉴LPS(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理论已公布的景观绩效评估指标[4],学习国内建成的古典园林评估指标体系思路[5],整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特点,从而构建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

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具有3个指标层:首层为评估目标层,即古典园林景观绩效;二层为准则层,包含景观特征性、防灾安全性、文化遗产性、人文社会性4项一级指标;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共24项评估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Table 1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lassical gardens

目标层A准则层B二级指标层C指标说明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B1景观特征性C1园林选址园林基址所处山水环境的合理程度C2空间格局景观空间、建筑空间所展现设计构想C3叠石理水山石、水体设计合理性及保护程度C4花木植被植物配置合理性及保护程度C5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总体保留及细节的完好程度C6造景手法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丰富、合理程度C7墙垣铺地墙壁保护现状及铺地符合历史原貌水平C8环境协调园林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程度B2防灾安全性C9地震抵御地震灾害能力C10内涝/洪灾减轻水灾能力及排水系统完善度C11风灾/雷电预防风、雷电气象等灾害水平C12火灾预防火灾能力和及时应对措施能力C13其他灾害针对其他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C14人为事故应对潜在人为事故所进行的措施C15水质水体质量C16噪音声环境质量B3文化遗产性C17园林完整性/原真性园林遗产的保存与还原程度C1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当地节庆习俗、艺术技艺的保留程度C19园林地域历史特征地域性及特殊历史背景的体现程度C20园林场所感遗产所展现的园林特殊氛围B4人文社会性C21游客满意度为人们提供的交流与互动机会C22娱乐及社会价值作为景区起到的娱乐、康健等社会作用C23教育研究价值作为科研对象、教育基地等带来的效益C24创造就业机会为周边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

1.2 评估体系权重的确立

权重反映各层级指标之间的重要度比重,确定指标权重值对价值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常确定权重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IFNN[6]等。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利用数字的相对大小信息进行权重计算,利用问卷收集专家评估意见,经过运算得出权重值。具体步骤如下:确定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层析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2.1构建判断矩阵

根据本文确立的评估体系,构建判断矩阵A,如式1所示,其中aij表示第i个因素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n是判断矩阵阶数。

(1)

对同一层级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两两进行比较,采用1-9标度法,标值主要为1、3、5、7、9,两指标相比数值越大表明重要程度越大,基于问卷调查整理专家打分数据,可获得各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2-表6所示。

表2 准则层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Table 2 Criterion 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判断矩阵A景观特征性B1防灾安全性B2文化遗产性B3人文社会性B4B11323B21/311/21B31/2212B41/311/21

1.2.2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根据判断矩阵进行单准则层排序,重点将同一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采用特征根法计算出指标相对重要性权值。由于打分数据具有主观性,排序结果可能会相互矛盾,为保障判断矩阵的逻辑严谨性,对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

1)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a.首先将矩阵内横向数据相乘得到每行乘积Mi如式(2);将Min次方根如式(3);得出向量w如式(4);经过归一化得出矩阵特征向量W如式(5);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如式(6)-(7).具体公式如下:

(2)

(3)

表3 景观特征分项指标判断矩阵
Table 3 Judgment matrix of landscape feature sub index

判断矩阵B1园林选址C1总体布局C2叠石理水C3花木植被C4园林建筑C5造景手法C6墙垣铺地C7环境协调C8C111/21111/232C221222132C311/21111/222C411/21111/222C511/21111/222C621222133C71/31/31/21/21/21/311C81/21/21/21/21/21/311

表4 防灾安全分项指标性判断矩阵
Table 4 Judgment matrix of subitem index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fety

判断矩阵B2地震C9内涝/洪灾C10风灾/雷电C11火灾C12其他自然灾害C13人为故事C14水质C15噪声抑制C16C911/211/2221/22C102121/2321/22C1111/211/2321/22C1222213212C131/21/31/31/311/21/31/2C141/21/21/21/2211/21C1522213213C161/21/21/21/2211/31

表5 文化遗产分项指标判断矩阵
Table 5 Cultural heritage sub-index judgment matrix

判断矩阵B3园林完整性/原真性C17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C18地域历史文化特征C19园林场所感C20C1711/222C182122C191/21/212C201/21/21/21

表6 人文社会分项指标判断矩阵
Table 6 Judgment matrix of sub-indicators of Humanities and society

判断矩阵B4游客满意度C11娱乐及社会价值C12教育研究价值C13创造就业机会C14C211223C221/211/22C231/2212C141/31/21/21

(4)

W=[w1,w2,…,wn]T.

(5)

(6)

(7)

公式中(AW)i为(AW)的第i个元素。

b.检验一致性,计算一致性指标IC如式(8),根据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得出IR值,计算出随机一致性比率RC如式(9),其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若RC比率小于0.1,则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反之表明未通过一致性检验,具体公式与表格如下:

(8)

(9)

表7 随机一致性指标
Table 7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矩阵阶数12345678910IR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

2) 各准则层运算结果

将矩阵数据依次代入以上公式进行单准则层排序,由此获得各准则层一级指标特征向量W、准则层一级指标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IC和一致性比率RC结果,如下表8-10所示。

表8 准则层一级指标特征向量W
Table 8 First level index eigenvectorWof criterion layer

判断矩阵A特征向量B1[0.082 5,0.199 1,0.122 7,0.122 7,0.122 7,0.220 3,0.060 5,0.069 4]B2[0.112 8,0.153 8,0.118 6,0.199 4,0.050 2,0.079 7,0.209 8,0.075 8]B3[0.276 1,0.390 5,0.195 2,0.138 1]B4[0.420 3,0.189 9,0.268 5,0.121 3]

表9 准则层一级指标最大特征值
Table 9 Maximum eigenvalue of primary index of criterion layer

判断矩阵B1B2B3B4λmax8.219 58.214 24.121 34.070 9

基于以上计算结果,准则层四项一级指标的RC比率结果均小于0.1,说明层次单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10 准则层一级指标ICRC
Table 10ICandRCvalues of the first level indicators at the criterion level

判断矩阵B1B2B3B4IC0.031 40.030 60.040 40.023 6RC0.002 20.021 70.044 90.026 2

1.2.3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依次从最高层到最低层计算该层次所有指标对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设h为层级数,其中C1Ch分别为最高层与最底层。首先计算层次总排序如式(10),其中W1W2Wh为各层指标对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权值,Ch对整体综合权重值为wz,其次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计算出ICZIRZRCZ如式(11)-(13),随后通过比率值判断一致性,具体公式如下:

W=WhWh-1W3W2Wh1.

(10)

(11)

(12)

bj作为上一层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

(13)

根据以上公式,得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数值为0.028 7,结果小于0.1,说明层次总排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综合以上步骤获得古典园林景观评估体系综合权重表,如表11所示。

1.3 评估模型的构建

1.3.1建立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将定性指标与定量结果相结合,采用5分赋值法建立评估体模型。首先根据各项评估指标建立对应的评语集V如式(14),其次设被评估对象的因子论域为X如式(15),确定指标单因子隶属度与单因子判断矩阵如式(16),其中rij表示因子论域X中第i个对象对应于评语论域V中第j个等级的相对隶属度。

V=(v1v2,…,vn).

(14)

X=(x1x2,…,xn).

(15)

R=(R1,R2,…,RM)=

(16)

采用选模糊综合评价法中M=(·,⊕)算子如式(17)进行计算,建立综合评估模型S,其中W=(W1,W2,W3,W4,W5)为指标权重向量,∘为模糊合成算子,R为隶属度矩阵。

S=WR=(S1,S2,S3,S4,S5).(17)

表11 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综合权重表
Table 11 Comprehensive weight of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目标层准则层权重(W)二级指标权重(W)古典园林景观绩效B1景观特征性0.455C1园林选址0.038C2空间格局0.090C3叠石理水0.056C4花木植被0.056C5园林建筑0.056C6造景手法0.100C7墙垣铺地0.028C8环境协调0.032B2防灾安全性0.141C9地震0.016C10内涝/洪灾0.021C11风灾/雷电0.017C12火灾0.028C13其他灾害0.007C14人为事故0.011C15水质0.030C16噪音抑制0.010B3文化遗产性0.262C17园林完整性/原真性0.072C1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0.103C19园林地域历史特征0.051C20园林场所感0.036B4人文社会性0.141C21游客满意度0.059C22娱乐及社会价值0.027C23教育研究价值0.038C24创造就业机会0.017

1.3.2确定评估结果等级

采用5分赋值法划分结果等级,便于对上述模糊运算结果数据进行直接解读,具体评估等级标准如表12所示。

2 晋祠园林景观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2.1 晋祠园林建设现状

晋祠地处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主要用来纪念晋国唐叔虞及其母邑姜。具体开始营建年代不详。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北齐时期文宣帝高阳将晋阳定为别都,晋祠由此开始扩建,现存的望川亭、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始建于此时,如图1、图2所示,此后的历朝历代对晋祠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扩建,规模逐渐扩大。

表12 古代园林景观评估等级标准
Table 12 Evaluation grade standard of ancient garden landscape

评估等级得分评估描述优4-5代表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结果优秀。景观特征各要素保护状态良好,防灾安全性能够完全展现,文化遗产性发挥明显,人文社会性显著,可持续发展性强。良3-4代表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结果良好。景观特征各要素保护状态较好,防灾安全性较好发挥,文化遗产性发挥较明显,人文社会性显著,可持续发展性较强。中2-3代表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结果一般。部分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应加以重视,解决问题。及格1-2代表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结果仅仅及格。多方面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古典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差0-1代表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结果为差。可持续发展性已经非常差,如若不采取措施,将产生非常不良的后果。

图1 望川亭
Fig.1 Wangchuan pavilion

图2 难老泉亭
Fig.2 Nanlaoquan pavilion

隋朝佛教逐渐发展,在西南方向增设舍利生生塔。唐朝增设奉圣寺,高祖李渊赐匾额“十方奉圣禅寺”,太宗李世民通过刻碑《晋祠铭》赞颂叔虞的开国伟绩、晋阳的山水风光、晋祠的营建艺术,此举奠定了晋阳的重要历史地位。宋朝太宗赵光义夺取晋阳后大兴土木,随后数年间逐渐修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铁人、献殿及水镜台(如图3-图5所示)等建筑与景观,以上建筑形成了现今晋祠的主轴线,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营建奠定了晋祠现状规划格局。

元明清时期,对各种建筑景观进行不同程度修缮,并陆续增建仙翁阁、观音堂、晋溪书院、同乐亭、水母楼、关帝庙等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真趣亭、石坊“不系舟”。新中国成立至今,开展了重修、扩建、新建的工作,如重修苗裔堂、望川亭等、改建同乐亭为傅山纪念馆、增建董寿平美术纪念馆等。经过千年不断的扩充发展,最终形成现今气势庞大的规模。

图3 圣母殿
Fig.3 Saint Mother’s Hall

图4 鱼沼飞梁
Fig.4 Flying Bridge across the Fish Pond

图5 铁人
Fig.5 Iron Guards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晋祠博物馆,如图6所示。整体分为南、中、北3个区域,如图7所示。北区中轴线是核心观赏区,即馆门-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圣母殿;轴线以北建筑群组依高就势,分布错落;轴线以南亭台阁寺,桥廊流水交相呼应。中区由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组成。南区为十方奉圣寺遗址区。

图6 晋祠博物馆鸟瞰图
Fig.6 Aerial View of Jinci Museum

2.1.1园景营建艺术独特

晋祠园景艺术独特成就卓然,规划选址注重风水。悬瓮山山麓是晋水之源,选址于此不仅水资源丰富且受山脉庇护,三面环山南侧临水具有良好的景观气候,传统风水立意认为山水交汇是极佳的选址,同时周围群山如巨龙盘踞被视为龙脉,符合古代皇家祭祀宗祠的至高形象。

图7 晋祠博物馆分区图
Fig.7 Zoning map of Jinci Museum

空间布局上有重点、重秩序,由于历史上晋祠建设过程分期分区进行,整体空间布局呈现出轴线集锦式布局,如图8所示,以圣母殿—献殿—水镜台为主轴线图9,轴线两侧分布南北走向的建筑群如图9所示。每组建筑空间组合遵循中轴对称的传统格局,建筑序列主次分明,建筑形象反映社会标准与传统礼制。

图8 晋祠轴线集锦式布局
Fig.8 Jinci axis collection layout

图9 圣母殿主轴线布局
Fig.9 Layout of main axis of Saint Mother’s Hall

造园手法上复杂多样,包含叠石、理水、花木等多个方面。叠石以人工堆石营造峰峦涧壑的山体形象,丰富园林空间;理水以泉、渠、湖、池结合亭、榭、桥,增添游园意趣;花木以松柏为重点,花卉点缀,现存周柏、隋柏等20余株千年古树,形成“古柏齐年”的雅观;情感表达上借物抒情,对园内水景、树木、建筑,如水镜台、难老泉、胜瀛四照等景名被赋予文化内涵,抒发造园者丰富的人生情感。

2.1.2安全防控复杂多样

通过调查资料,梳理出晋祠及所在区域已发生的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地震方面,由于圣母殿位于晋祠至交城大断裂地震带上,受地震影响曾多次大修大建;内涝与洪涝方面,晋祠园内未受到影响,但周边区域曾发生过内涝;风灾与雷灾方面,未有史料记载,根据现状推测奉圣寺以及圣母殿旁的柏树曾遭遇过雷击;火灾方面,元朝1358年奉圣寺曾遭遇火灾;其他灾害方面,于1037年和1566年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滑坡灾害。

目前园内的防灾现状与潜在安全隐患如下:

1) 地震方面,由于晋祠处在地震带上,易受到地震影响,采用加固易受损害的木构建筑的保护方式并定期排查检修。

2) 内涝与洪涝方面,作为天然山水园林,具有引水、调蓄、防洪、造景等功能。排水主要依靠自然山势与植被蓄水形成自然循环系统,或通过台阶步道、挡水石以及叠石景观挡水,建筑物采用排水管或台明边缘镂空拦挡进行排水。

3) 雷击方面,保护措施是在重要建筑物脊饰上配备“镇龙”等避雷设施;使夯土保持干燥做好防水处理,保证硬化铺装的绝缘性。但由于园内古树密集,如图10所示,且高度普遍超过建筑、古树与古建筑保护采用金属结构加固支撑、水系密集分布于园林各处、现代化电气设备数量众多等原因使建筑存在雷击隐患。

图10 晋祠古树分布图
Fig.10 Distribution map of ancient trees in Jinci Temple

4) 火灾方面,防护措施是在建筑内外部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杜绝在祭祀活动中使用香烛明火。但因为老化的古树古建数量众多且密集,木头表面缺乏防火涂层与漆面保护,园中建筑防火间距过小,不文明游客违规抽烟用火等问题导致存在火灾隐患。

5) 其他灾害方面,由于重点建筑圣母殿与水母楼背靠悬瓮山坡体如图11所示,以及北侧有些洞窟景观以悬瓮山作为主体空间,受地震或暴雨影响,容易对晋祠产生二次灾害,如滑坡或泥石流等。

图11 晋祠西侧坡体
Fig.11 West slope of Jinci Temple

2.1.3文化遗产底蕴深厚

晋祠发展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并且园林整体保留完好,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作为唯一保留着宋、元、明、清至民国各个时期建筑遗存的古典园林如图12所示,集中体现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晋祠中周柏唐槐、宋金槐榆及历史各个朝代的碑碣、壁画、彩塑、雕塑等都是国宝如图13、图14所示,是古代传统艺术的结晶;晋祠中社会沿革、宗法制度、宗庙祭祀与民间崇祀的印记,是三晋历史文脉的传承;晋祠区别于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的氛围,是山西文化、晋阳文化独特地缘的实证。

图12 晋祠建筑
Fig.12 Jinci architecture

2.1.4人文社会价值潜力巨大

人文社会价值是指能够满足社会与他人物质或精神需要所做出的贡献或承担的责任。晋祠具有巨大的人文社会价值潜力,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能够提供观光欣赏、休憩度假、康体健美等娱乐价值,能够促使人达到心灵的慰藉、自我内心的和解与精神的放松,满足游客的旅游期待值;景区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是现成的教育资源,雕塑、碑碣、匾额、楹联、景观、建筑、附属文物、民俗、传说神话等能够提供教育价值,启发人们认识历史,产生文化自信;晋祠作为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如图15所示,其宗族价值不可忽视,海外华人认祖归宗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图13 水母楼壁画
Fig.13 Mural of Shuimu Tower

图14 晋祠匾额
Fig.14 Plaque of Jinci Temple

图15 王氏宗祠
Fig.15 Wang ancestral hall

2.2 数据与检验

2.2.1数据来源

将本文确定的评估方法与评估等级应用于晋祠景观园林研究中,由于评估指标包含定性与定量指标,为确保项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制定调研问卷,调研包括多方对象,如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晋祠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游客、社会人士等,利用线上社交媒体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据整理统计共收回95份有效问卷。

2.2.2数据检验

检验调研问卷的数据信度与效度。首先通过计算克朗巴赫系数检验数据信度,其次检验数据效度,主要判断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收敛效度通过相关系数(CITC)值进行判断。区分效度使用因子分析法判断,需要检验KMO测度及Bartlett球体来反映各项之间的相关性。具体检验标准如表13所示。

表13 数据检验方法与标准
Table 13 Data inspection methods and standards

方法判断依据信度检验克朗巴赫系数克朗巴赫系数小于0.6,表明数据信度不达标,系数大于0.7表明信度达标效度检验收敛效度相关系数CITC值若CITC数值大于0.5,表明有良好的收敛效度,若CITC数值小于0.35,需要删除该项来提高收敛效度。区分效度因子分析法需要检验KMO测度及Bartlett球体来反映各项之间的相关性。若KMO大于等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小于0.5,说明区分效度良好,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将调研数据录入SPSS软件,首先得出景观、防灾、文化遗产、人文社会4项指标层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77、0.935、0.769、0.801,计算系数结果均大于0.75,并且整体计算系数结果为0.953,说明各项指标与整体数据都具备良好信度。其次计算得出四项指标KMO均大于0.7且整体数据KMO=0.896, Bartlett检验,所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综上得出问卷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做为评估基础数据使用。

2.3 评估过程

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模糊评估结果,即各评分等级隶属度,并建立各准则层的模糊关系矩阵,如式(18).

(18)

根据已确立的各评估指标权重值,采用算子M=(·,⊕)公式如式(19)对准则层进行模糊矩阵运算。

(19)

根据公式,得出景观特征性S1、防灾安全性S2、文化遗产性S3、人文社会性S4四项准则层的模糊综合评估结果为式(20):

S1=(0.146 6,0.306 6,0.307 3,0.174 4,0.063 9),S2=(0.173 6,0.470 9,0.223 2,0.105 3,0.028 0),S3=(0.088 8,0.269 3,0.329 0,0.247 0,0.064 7),S4=(0.096 1,0.315 2,0.302 6,0.218 6,0.067 3).

(20)

基于以上结果构成晋祠园林景观绩效评估最终模糊矩阵R,如公式(21)所示:

(21)

根据各准则层在评估体系中所占权重A={B1B2B3B4}={0.455,0.141,0.262,0.141},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得出最终模糊综合评估结果Y=(0.128,0.321,0.300,0.190,0.059),结合5分赋值法,得出评估结果S=3.26,属于较好级。

2.4 评估结果与问题分析

2.4.1景观特征性

景观特征性评估得分为3.29分,评价等级为良。说明景观特征各要素保护状态较好,但存在个别问题:

1) 花木植被方面,采用大面积简单的西洋式草坪,如图16所示,与传统古典园林配置不符;古树保护工作不到位,未及时处理树木损伤以及未采用科学的树木防腐技术。

图16 王琼祠前草坪
Fig.16 Wang Qiong front lawn

2) 墙垣铺地方面,多处墙垣存在掉漆、主体结构暴露的情况,如图17所示,景观墙体上碑文的面貌受到严重破坏;园内大量道路地面中采用省时省力的现代铺装形式,如图18所示,与传统古典园林配置不符,有损园林的原真性。

图17 墙垣现状
Fig.17 Present situation of walls

图18 现有铺装形式
Fig.18 Existing pavement form

3) 环境协调性方面,现代修建的董寿平美术馆、傅山纪念馆,如图19所示,部分仿古建筑破坏传统园林的真实性,影响整体景观质量,使得园林整体风貌不和谐。

图19 傅山纪念馆
Fig.19 Fushan Memorial Hall

2.4.2防灾安全性

防灾安全性评估得分为3.66.评价等级为良。说明防灾安全性发挥较好,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1) 内涝方面存在隐患,原因在于现代材质铺地影响地面渗水性;排水口维护不理想;管理上忽视水利设施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2) 雷电方面存在隐患,原因在于园内古树密集且高大,古树与古建筑保护采用金属结构加固支撑,如图20所示。水系密集且靠近树木,现代化电气设备数量众多等。

图20 古树支撑
Fig.20 Ancient tree support

3) 人为事故隐患,由于管理人员人数有限,素质良莠不齐,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另外工作区与建筑距离较近,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工作人员频繁用电用火对园区存在安全隐患,如图21所示。

2.4.3文化遗产性

文化遗产性评估得分3.07分,评价等级为良。说明文化遗产性发挥较明显,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缺失:

1) 园林完整性方面,园内水景体系发生变更,与晋水的联系变得微弱,甚至在开发过程中相关水利设施被拆除;园外以东通往山顶悬瓮寺、望川亭的道路被断行,无法与悬瓮山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园外以南南堡、北堡与堡墙被一刀式切除,严重破坏了整体环境与园林的完整性。

图21 空调机外露
Fig.21 Air conditioner exposed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自新中国改造运动后,晋祠地区部分传统民俗祭祀活动以封建迷信为由被迫停止过一段时间,在此时期重要活动用具器物、珍贵手稿、族谱也惨遭破坏,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2.4.4人文社会性

人文社会性评估得分为3.15,评价等级为良,说明人文社会性显著,但是开发程度有待加强。

1) 教育研究价值方面。由于传统技术流失、技术传承人才规模缩减、教育模式缺失、社会方针政策与经济支持程度有限,造成对晋祠园林的保护研究深度不足。

2) 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目前仅提供有限的导游就业机会,由于园区文创产品设计单调、博物馆旅游模式单一、未发挥片区优势联动发展集中商业区,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 晋祠园林保护策略

3.1 保持园景营建独特艺术

3.1.1恢复园林历史风貌

全方位恢复晋祠园林景观的历史原貌。加强区域整体性,将悬瓮山、忘川亭、石窟、万佛寺纳入晋祠保护范围,恢复晋祠园林的开放性;恢复晋祠水系统与水利设施,大力改善地下水状况,保证水质、水景效果,水利设施参照历史布局,连通明渠、智伯渠与鱼沼飞梁,恢复八角莲池与难老泉的连通性,保证晋祠园林洪泽水系的历史真实性[7]。园内统一处理铺地形式与材质,可采用现代工艺仿古砖;改造董寿平美术馆等新建建筑,与园内传统建筑风格统一。

3.1.2保护花木植被

建立完善的古树预防保护体系。结合现代智慧手段对古树进行信息化管理,将古树现状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录入信息库,实施动态监测,根据树木腐烂中空的程度制定古树检测预警标准等级,制定相对应的保护策略。其他植被可按照历史记载恢复原有的植被种类与形式,如红蓼、二月兰等。

3.2 完善安全防控系统

3.2.1重视灾害防御系统

建立园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收集史料、照片、文字、影像资料,定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园内各项文物进行数据记录,形成“基础数据库、实时数据库、预警数据库”[8],同时注意数据动态更新;利用好GPS、GIS、遥感技术等各项技术,提升灾害预警水平;技术检测与人工监管结合,装设自动报警装置;分析灾害发生规律,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抗灾减灾对策。

3.2.2增强抗灾抵御能力

提高抵抗各类灾害能力。防震方面,增强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定期检查与加固建筑重要承重结构与构件、园林假山景观等易受地震影响的部分。防火方面,通过喷涂、浸注等方式,在木质材料表面刷漆;加强景区明火控制,举办祭祀活动可利用电子仿真香烛,禁止游客使用烟火;定期排查火灾报警器与灭火设备。防雷方面,完善防雷工程,增设防直击雷设施、电源避雷器、防雷接地等防雷装置;针对古树名木的等级采取相对应防护装置与措施;针对建筑增设鸱吻以及雷公柱构造。防洪涝方面,恢复疏通原有水利设施,依托自然水系进行排水,注重定期维护排水设施;夏季雨季注意天气预警,预防暴雨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

3.2.3提升应急措施效率

提升应急措施效率,配备相关防灾设施,如高压消防栓给水系统、室内自动喷淋装置;另外有效的标识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尽快撤离,减少人员伤亡;正确使用防灾设备器材也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应注重防灾教育。

3.3 激活文化遗产底蕴

历史上晋祠祭祀活动众多,现在部分文化活动开始重新举办,建议庙会、祀水母等活动能够仿照古制恢复祭拜仪式、有组织地定期举办;更改单一的旅游模式。参观模式与晋阳文化多元结合,白天表演传统文化活动演戏杂耍,夜间举办灯展等活动,开发晋祠夜间活力;结合传统韵味十足的地方戏曲晋剧,激发园林活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晋阳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结合,如清徐老陈醋酿造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9]等。

3.4 开发社会价值潜力

3.4.1加强宣传力度,实现教育研究价值

宣传工作系统化、日常化、年轻化与精致化。借助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突出宣传晋祠核心亮点,通过传统媒体文化类综艺节目、纪录片等高平台,对晋祠文化全方位、高品质的展示宣传。景区内部规范导游讲解,结合民间传说与中国古典园林专业知识,达到宣讲的最优效果。联合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建筑遗产保护、文创、数据系统开发、园林建筑技术研究等方面专业性人才。研究内容从园林单体扩展到整体环境,加深研究深度;研究方法从定性到定量,从经验化到科学化转变。实现教育与研究价值。

3.4.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晋祠需要联合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协调发展,如晋阳古城、天龙山、圣寿寺等。由点到面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加快高铁基础设施,扩展西山旅游公路规模,打造太原独特的旅游名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凝聚力与影响力,创造就业机会。着力发展文创产品,挖掘晋祠核心文化,塑造独特形象,提取历史遗产中的文化符号,结合现代审美需求,打造晋祠全系列全品类的文创产品,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模式进行推广传播,满足游客文化消费需求。利用当代科学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Cyclone和三维绘图软件建立晋祠建筑、雕塑三维模型,如图22所示,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结合虚拟现实系统,让观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多感知交互地体会到晋祠穿越时空的魅力。

图22 彩塑三维模型
Fig.22 Color plastic 3D model

4 结论与展望

晋祠园林是三晋古典园林艺术景观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景观。针对目前晋祠保护发展中存在的景观评估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绩效理论,使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各项指标与数据分别通过排序一致性检验以及数据信度效度检验,证明了该体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基于本文构建的古典园林景观绩效评估体系,对晋祠进行景观、防灾、文化遗产、人文社会4方面进行评估,得出量化评估结果与评价等级。据此,可以清晰得出晋祠园林应该在保持园景营建独特艺术、完善安全防控系统、激活文化遗产底蕴、开发社会价值潜力方面做出努力。将此研究成果应用到晋祠园林的保护实践中,便于继续挖掘晋祠园林的独特内涵,明确晋祠的文化价值,为晋祠申遗以及后续的保护发展提供专业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宇波,田志峰,段臻.基于综合性能评价的山西省既有办公建筑改造技术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1,52(2):226-237.

GAO Y B,TIAN Z F,DUAN Z.Research on renovation technology of existing office buildings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1,52(2):226-237.

[2] 汤达.基于景观绩效评估的晋祠园林保护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3] 许砚梅,黄夕真.探讨LAF景观绩效对城市公园景观社会价值评价的建议[J].现代园艺,2017(17):107-110.

[4] LAF.Landscape Performance Scries[EB/OL].[2019-03-25].http:∥landscapeperformance.org/.

[5] 刘斯迪.基于LPS理念的太行山脉于家古村水空间绩效分析[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8.

[6] 高宇波,韩卫成,胡川晋.基于T-S和AIFNN的旧住宅性能评价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7,48(3):296-302.

GAO Y B,HAN W C,HU C J.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adaptive intuitionistic fuzzzy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7,48(3):296-302.

[7] 杨波.对晋祠申报世界遗产有关问题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8] 杨俊,陈荻,张青萍.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研究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91-97.

YANG J,CHEN D,ZHANG Q P.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garden hertiage pro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J].2014,22(4):91-97.

[9] 郝教信.关于发展文博创意产业的几点思考——以晋祠博物馆为例[J].文物世界,2017(2):59-61.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Jinci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AO Yubo1, BI Yinying1, TANG Da2

(1.CollegeofArchitecture,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2.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Co.,Ltd.,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Jinci Temple’s cultural heritage, how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of Jinci temple’s garden, judge its landscape value, and take protective measure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performanc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cultural heritage, and human society, and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model,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questionnair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landscape develop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nci garden.

Keywords:Jinci garden;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heritage protection

引文格式:高宇波,毕尹颖,汤达.景观绩效评估视角下的晋祠园林保护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2,53(3):538-550.

GAO Yubo, BI Yinying,TANG Da.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Jinci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J].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2,53(3):538-550.

收稿日期:2022-02-05

通信作者:高宇波(1968-),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居环境方向的研究,(E-mail)gaoww@126.com

中图分类号:TK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22.03.021

文章编号:1007-9432(2022)03-0538-13

(编辑:万 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