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2021,52(06) > 土木工程·矿业工程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705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72213)
分类号:
TD83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21.06.013
期刊号:
2021,52(06)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通讯作者 | 单位 |
赵阳升 | 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了得到油页岩热解化学结构、渗流特性以及力学特征对温度的响应规律,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温度作用下油页岩内部官能团的结构演变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结合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高温三轴渗透测试系统分别研究温度对油页岩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与其它地区油页岩的热解、渗流与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油页岩内部含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含氧官能团和硅酸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脂肪族化合物的C—H键首先发生断裂,高温下CC也会发生断裂。此外,C—O和Si—O等官能团的特征峰强度也出现了连续的波动。油页岩的抗压强度会逐渐降低,温度从300 ℃到500 ℃,抗压强度降低速率很快。当温度处于20 ℃~400 ℃之间时,应力约束状态下油页岩渗透率的量级较小,最高仅为10-5 μm2,当温度高于400 ℃时,油页岩渗透率较大;同时,渗透率几乎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归因于气体滑脱效应、吸附效应以及有效应力的共同作用。与其他地区油页岩的热解、渗流与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油页岩升温过程中表现出的热解特性演变规律较为一致,而力学强度和渗透率结果差异较大,认为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以及成熟度的影响。
关键字:
热解温度;油页岩;官能团;渗透率;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