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2021,52(05) > 矿业工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02265);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01D211001);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19L0278)
分类号:
X523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21.05.012
期刊号:
2021,52(05)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通讯作者 | 单位 |
杨永康 | 太原理工大学 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明确黄土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来源,选择陕北典型黄土区为研究区,在取样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特征离子、稳定同位素(δ(D)、δ(18O-H2O)、δ(15N-NO-3)、δ(18O-NO-3))等多种环境示踪剂对地下水硝酸盐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转化过程进行研究,并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定量评价不同来源对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NO-3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标准(50 mg/L)的样品占比分别为73.7%和51.9%,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程度(均值91.40 mg/L)整体高于深层地下水(均值78.24 mg/L).地下水NO-3含量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浅层地下水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果园>建筑用地,深层地下水为建筑用地>林地>果园>草地>耕地。地下水NO-3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化肥和粪肥污水,硝化作用是地下水中氮素转化的主导过程,反硝化作用不明显。SI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硝酸盐受农业活动和城镇化影响显著,其中,土壤有机氮、化肥、粪肥污水和大气沉降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46.9%、27.3%、22.8%和3.0%,对深层地下水的贡献率分别为31.1%、21.8%、43.8%和3.3%.
关键字:
地下水;硝酸盐;氮氧同位素;SIAR模型;黄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