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2020,51(03) > 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10118,U1810122);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1D221139);
分类号:
TB333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20.03.007
期刊号:
2020,51(03)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通讯作者 | 单位 |
许并社 |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了提高纳米碳增强体在镁金属基体中的有效分散性,在对比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增强体分散性的影响后,选用表面活性剂PVP作为功能化分散剂,采用高能超声法对碳微球(CMSs)增强体进行表面活性剂功能化,并考察了PVP的用量和高能超声作用时长对CMSs在基体中分散效果的影响,最终获得CMSs增强Mg基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等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PVP有效提高了CMSs的分散性,改善了其与镁基体的润湿性,并使CMSs能稳固地附着在镁颗粒上;在PVP浓度为10 g/L的功能化溶液中,经60 min高能超声处理后,CMSs的分散效果最佳;该工艺既能有效分散增强体又不会对其结构造成损伤。
关键字:
碳微球;镁;复合材料;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