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2022,53(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576183)
分类号:
TL99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22.02.003
期刊号:
2022,53(02)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摘要:
选用4种不同硫含量的石油焦为原料,经过KOH活化制备氮、硫双掺杂炭材料,对其微观形貌、石墨化程度、孔径结构和表面元素状态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制得的石油焦基炭材料用于HI(1 mol/L)+H2SO4(0.5 mol/L)(Bunsen反应产物)溶液电解阳极,通过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考查了其电催化I-氧化生成I2/I-3的电化学性能。探讨氮、硫原子掺杂和孔结构对I-氧化的作用,得出N提供主要活性位,吡啶氮可作为最佳电催化活性中心,较高的杂原子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多的介孔有助于半径较大的I-3从电极到溶液的溶解和扩散,降低阻抗增加电化学活性。优选出最佳性能的材料为原料硫含量4.6%(质量分数)的石油焦制备的炭材料。
关键字:
电解;炭材料;活化;掺杂;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