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人工智能在医学CT图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 李青,李润睿,强彦,成煜斌,王涛.人工智能在医学CT图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16; ![]() ![]()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是临床医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医学图像,它可以清晰地可视化人体内部精细结构细节。在临床操作中,为防止患者暴露在高辐射X射线束下引起组织受损,通常最小化X射线以获得CT图像,但会导致成像质量严重下降。为解决上述矛盾,如何重建出符合临床需求的CT图像是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具有挑战性的难点问题。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在大数据驱动下,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提升CT重建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CT图像重建机理;总结了现有重建模型并梳理了重建方法的优劣势,根据深度学习方法的成... |
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碳纳米管基电子-离子双传递功能复合膜的构筑及电驱动离子分离性能 引用本文: 武晓岗,王洁,张良,高凤凤,罗善霞,杜晓,郝晓刚.碳纳米管基电子-离子双传递功能复合膜的构筑及电驱动离子分离性能[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7-23; ![]() ![]() 构筑具有电子、离子传递的双功能电活性离子分离膜是电控离子选择渗透膜(ESIPM)分离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将导电碳纳米管(CNT)和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共混抽滤,制备了在亚微米尺度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CNT/CNF复合膜,以此为导电基膜,通过溶液渗透策略,在不破坏CNT交联网络结构的前提下,将具有阳离子交换功能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原位填充到CNT/CNF的亚微米孔道中,制备了具有电子、离子双重传递功能的SPS/CNT/CNF复合膜。采用SEM、XRD、FTIR、接触角测试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电驱动膜分离测试装置,对CNT/CNF膜和SPS/CNT/CNF膜... |
锆基催化剂中碱性位点对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 张鸽,李林姝,黄伟.锆基催化剂中碱性位点对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24-31; ![]() ![]() 合成气制低碳醇涉及C1化学的两个重要问题,C—O键的留存和断裂,在这个过程中碱性位点被证明有利于抑制烃类生成。采用水热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碱量和碱性强度的单斜晶相氧化锆(m-ZrO2)和四方晶相氧化锆(t-ZrO2),以其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m-ZrO2和Cu/t-ZrO2催化剂,探讨了锆基催化剂中碱性位点对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和FT-IR表征分析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中强和强碱位点有利于总醇产率的提高。单斜晶相ZrO2(m-Z... |
Sn调变Cu电子结构改善Cu/CeZrO2抗硫性能 引用本文: 宋天远,梁美生,李巧艳,杨超,叶翠平.Sn调变Cu电子结构改善Cu/CeZrO2抗硫性能[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39-47; ![]() ![]() 为了提高汽车尾气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延长催化剂寿命,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Sn掺杂Cu/CeZrO2(110)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SO2抗硫性能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Cu在CeZrO2(110)表面上最稳定吸附位点是氧桥位,最稳定吸附能为-3.52 eV,此时结构最稳定。通过分析Cu—d带中心、电荷变化、分波态密度(PDOS)和SO2的吸附能发现,Sn原子掺杂增强了活性组分Cu的正电性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SO2在Cu活性位点上的吸附,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硫中毒能力,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为高性能汽车尾气催化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
木质纤维素选择性提取松柏醇和芥子醇 引用本文: 张妍,薛雨源,李胜任,申琪.木质纤维素选择性提取松柏醇和芥子醇[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32-38; ![]() ![]() 木质素是一种可再生的芳香聚合物,可生产精细化学品。然而,由于木质素复杂的化学结构,及解聚单体的衍生化和深度裂解,当前木质素解聚利用普遍存在产物复杂等问题。选择性断裂木质素连接键,对提高产物选择性、实现木质素分级利用有一定意义。基于有机溶剂/水木质素提取体系,不使用外加催化剂,选择性裂解原本木质素中的酯键提取松柏醇和芥子醇。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在温和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断裂肉桂酸苯乙酯和苯乙酸苯酯酯键模型物,但对苯氧基乙苯的β-O-4醚键不产生影响。当以木粉为底物时,单酚产物以松柏醇和芥子醇为主,在二氧六环/水... |
基于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的离子轰击金属靶材的计算机模拟 引用本文: 李祥,田林海,姚晓红,林乃明,王振霞,秦林,吴玉程.基于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的离子轰击金属靶材的计算机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48-55; ![]() ![]() 轰击离子的产生、输运以及离子对靶材的溅射过程是实现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的重要一环。基于辉光放电的理论以及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典型的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装置进行了建模,分析了轰击离子的能量范围,结合经典散射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使用SRIM软件详细地模拟了Ar+对金属靶材的溅射过程。结果表明:溅射原子的位置集中在金属靶材入射位置的附近,形成环状的溅射坑。溅射原子的能量集中在20 eV内,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会出现一些高能量、大角度的溅射原子。溅射产额随着靶材原子d壳层电子填满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溅射产额主要... |
交替吹气钢包中示踪剂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引用本文: 齐红宇,陈超,薛利强,杨荣旺,倪培远,尹力赋,辛毓杰.交替吹气钢包中示踪剂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56-64; ![]() ![]() 炼钢生产过程中,改善钢包中的流场对提高钢液纯净度、均匀化学成分和温度、缩短混匀时间有重要的作用。在钢包中进行交替吹气可以改善钢包中的混匀过程。使用STAR-CCM+软件对130 t钢包按1/5比例缩小之后的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了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交替吹气后流场的变化、示踪剂传输过程、混匀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替吹气时最终会形成与单孔吹气呈镜像的流场,达到稳定流场所需的时间在55~76 s之间。交替吹气后,由于惯性,示踪剂仍会以逆时针的环流向钢包表面传输,交替流场形成后,示踪剂以顺时针的主环流进行传输,此时... |
矿业工程
基于UNet++的地震P波初至拾取研究 引用本文: 刘志文,王进强,王广鑫.基于UNet++的地震P波初至拾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65-72; ![]() ![]() 基于UNet++对P波初至拾取进行研究,首先对UNet++进行降维,并从网络结构的深度和单个Block的操作两方面对原始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给模型选择损失函数和优化器,让模型能够有优化的目标和方向;接着进行数据的预处理,筛选信噪比小于20 dB的数据出来,对其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归一化处理;最后是训练和验证,选择在验证集上表现最优的一个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经过150条测试集数据的测试,证明所使用方法在均值、方差、命中率3项指标上均优于STA/LTA和AR-AIC,其中P波初至拾取的精确率高达98.00%,为P波初至自动拾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固态长寿命氡子体210Po在采空区煤自燃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本文: 林晨,王俊峰,董凯丽,刘轩.固态长寿命氡子体210Po在采空区煤自燃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73-80; ![]() ![]() 针对同位素测氡法探火工作量大,周期长,易受气候及环境因素制约的问题,利用氡在向地表运移过程中产生的,能精确反映母体氡在一段时间中的累积值的固态长寿命子体210Po,提出了基于放射化学分析手段测定210Po活度浓度探测隐蔽矿井火区的氡子体210Po法探火。为了探究氡子体210Po法探火在现场探测中的效果与精度,在已知火源位置的柳湾煤矿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在井下火区对应地表位置进行网格测点布置,对测点处的氡气浓度及其固态长寿命子体210Po的活度浓度进行测量。通过比较氡气浓度与210Po活度浓度探测结果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利用氡... |
磁性煤矸石地质聚合物类芬顿降解苯酚 引用本文: 吴丹蕾,吉登高,郭精茂,曹守发,王欣,马建超.磁性煤矸石地质聚合物类芬顿降解苯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81-90; ![]() ![]() 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出磁性煤矸石地质聚合物(Fe3O4-CGGP),研究了其类芬顿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和机制。表征显示,粒径为10~20 nm的Fe3O4均匀分散在煤矸石地质聚合物(CGGP)表面形成Fe3O4-CGGP,Fe3O4-CGGP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5.68 emu/g,这表明Fe3O4-CGGP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磁响应性能。将其应用于降解苯酚废水,实验探讨了pH值、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以及苯酚初始浓度等条件对苯酚降解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最适宜pH值为3.5,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0.5 g/L,H2O2最佳投加量为10 mmol/L,在最优条件下60 min对苯酚去除率可达到100%... |
高温蒸汽作用油页岩孔隙-裂隙结构演化规律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 张宇星,杨栋,韩贺旭.高温蒸汽作用油页岩孔隙-裂隙结构演化规律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98-106; ![]() ![]() 油页岩孔隙裂隙演化规律是影响对流加热方式原位流态化开采油页岩的关键影响因素。选取新疆巴里坤油页岩试样,首先利用自主研制的高温蒸汽作用实验系统对试样进行加热,然后采用显微CT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作用后的油页岩的孔隙裂隙特征进行测试,并利用Avizo软件,对油页岩孔裂隙结构、内部渗流场特征以及表面微观特征随温度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结果表明:1) 原始状态下油页岩内部裂隙以微裂隙(100~500 μm)为主,随着水蒸汽作用温度不断提高,微裂隙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同时孔径较小的小孔逐步转变为孔径较大的中大孔。2) 随着水... |
“斜台阶切落体”结构特性及对覆岩采动裂缝的影响研究 引用本文: 张琰君,阎跃观,朱元昊,孔嘉嫄.“斜台阶切落体”结构特性及对覆岩采动裂缝的影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91-97; ![]() ![]() 针对我国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下采煤易出现矿压剧烈、地表沉陷破坏严重等现象,以西部某矿220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浅埋厚煤层下的“斜台阶切落体”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了结构失稳的条件方程和求解支护力大小的公式,通过PFC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该结构对覆岩采动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斜台阶切落体”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岩块块度和回转角,该结构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覆岩采动裂缝的发育情况。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采动裂缝发育表现为斜角度延伸及周期性横向扩展特征,“斜台阶切落体”结构失稳前,裂... |
土木工程·建筑
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数值模拟 引用本文: 熊晓莉,卢梦丹,卢娅囡.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数值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07-116; ![]() ![]() 焊接纵向残余应力是影响钢压杆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ANSYS对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提出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纵向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随板件宽厚比和板厚的变化规律;以及翼缘和腹板残余应力的自平衡性;并提出适合Q690高强钢焊接T形截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适合焊接T形截面纵向残余应力研究;翼缘外伸端以及腹板中部的纵向残余压应力大小随板件宽厚比、板件厚度的增大成下降趋势,翼缘与腹板相交... |
不同纤维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 王瑞杰,贾立军,郭天天,申攀,赵文婧,冯辉民,马富丽,白晓红,何斌,韩鹏举.不同纤维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17-124; ![]() ![]() 为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固废利用,以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和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RCG),研究了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RCG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压缩韧性、吸能能力、抗折强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4种纤维对RCG的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纤维会改善RCG力学性能,提高其韧性和延性,其中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在强度方面增强效果接近,而聚乙烯醇纤维可有效改变RCG的脆性破坏模式,对压缩韧性和吸能能力的提升较大;从微观形貌上看,聚乙烯醇纤维的回潮率高,与基... |
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 引用本文: 翟晨孜,郭小东,王威.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25-133; ![]() ![]() 为准确预测木结构古建筑在地震下的风险等级,结合地震破坏特点和木结构古建筑结构特性,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为特征的22项评估指标,利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建立了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以贴近度代替关联度,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该模型对某木结构古建筑在不同地震动水平下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木结构古建筑在遭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0.10g和0.20g的地震作用时,为中等风险;当遭遇到0.40g的地震作用时变为较高风险。... |
基于知网可视化分析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引用本文: 毛蕾,王金平.基于知网可视化分析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综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34-142;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研究内容的不断细化,针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行研究就愈显迫切。以中国知网中关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CNKI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分别从论文数量、作者及机构、知识背景等角度进行基础概述,进而再对研究热点、主题内涵、发展规律等展开综合分析,最后再从结果评价和研究拓展层次中形成客观结果,以期为中国未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启示。... |
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引用本文: 张彧,田丰,史文正,张悦.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43-151; ![]() ![]()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 |
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宽轨货运电力机车涂装设计与评价 引用本文: 范沁红,贾显淯,江星辰,李浩林,王佳棋.宽轨货运电力机车涂装设计与评价[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52-161; ![]() ![]() 为使宽轨货运电力机车的涂装设计更加全面、科学、合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涂装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确定其重要性排序,进而指导设计的完成。对涂装方案根据设计要素指标进行模糊评价,并结合眼动试验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涂装方案的优选排序。通过出口白俄罗斯的宽轨货运电力机车涂装设计的案例,证明了FAHP在机车涂装设计过程中的可行性,赋予了设计过程的全面性与合理性。通过模糊评价法与眼动试验对方案进行了评价,为机车涂装方案的设计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体现了方案优选的科学性。... |
考虑位错密度的铝合金动态压缩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引用本文: 赵英杰,胡广,赵聃,张团卫,马胜国,王志华.考虑位错密度的铝合金动态压缩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62-169; ![]() ![]() 采用实验与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相结合的方法,对7075-T6铝合金在动态压缩实验中的宏观力学响应及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7075-T6铝合金进行了应变率为2 000 s-1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实验前后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修改了传统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中的强化模型和流动准则,引入位错密度作为内部状态变量,并探究了摩擦系数以及位错增殖系数和位错湮灭系数对试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增殖系数增大会导致材料的硬化行为加剧且极限强度提高,位错湮灭系数增... |
基底刚度对基于纳米颗粒的阿霉素内吞影响的研究 引用本文: 贾冠杰,孔金龙,杨莎莎,张玉原,杨慧圆,杜瑶瑶,王楷群,赵志换,陈维毅.基底刚度对基于纳米颗粒的阿霉素内吞影响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78-185; ![]() ![]() 通过探究阿霉素内吞调控的细胞活性以及内吞作用相关联的重要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底刚度对于基于纳米载药颗粒技术的阿霉素内吞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控PDMS基料和固化剂的比例实现基底刚度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具有适当刚度(杨氏模量为0.578 MPa,0.815 MPa和 1.986 MPa)基底上的细胞活性差,说明阿霉素的输运在该段基底刚度范围内效率较高。为了探究阿霉素内吞作用受基底刚度调控的内在机理,探索了与内吞过程紧密相关的αVβ5和NUMB的表达情况。从免疫荧光蛋白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来看,杨氏模量为1.986 MPa的基底上负责锚定网格蛋白... |
一种基于光交联明胶-聚丙烯酰胺的神经组织工程构建物 引用本文: 安玉川,成荣,孙蕾,桑胜波.一种基于光交联明胶-聚丙烯酰胺的神经组织工程构建物[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70-177; ![]() ![]() 从改善神经组织再生材料的理化性能角度出发,选择生物相容好的光交联明胶(GelMA)和亲水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构建复合水凝胶支架,用于支持雪旺细胞生长。以纯GelMA作为对照,分别测试不同浓度的光交联明胶-聚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GelMA-PAM)的形貌、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观察雪旺细胞在支架上的生物相容性、增长情况以及分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PAM可以改善GelMA支架的机械性能,当GelMA与PAM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5%时,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雪旺神经细胞分化。因此,开发基于GelMA-PAM复合水凝胶支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 |
乙酰唑胺对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 引用本文: 谢云鹏,雷旭琴,宋婕,李晓娜,贺瑞,杨继忠,冯鹏飞.乙酰唑胺对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86-192; ![]() ![]()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成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角膜疾病,胶原代谢异常是其发病原因之一。通过探究乙酰唑胺药物对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为圆锥角膜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采用100 μmol/L乙酰唑胺溶液处理人圆锥角膜成纤维细胞,采用qPCR方法检测处理后胶原代谢基因的表达,分别采用ELISA、Western Blot检测总胶原及I型胶原的含量,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MDA含量及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发现,乙酰唑胺处理后,圆锥角膜细胞中胶原合成及交联酶编码基因CO... |
电气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
电力现货市场下的输配协同缓解阻塞模型与求解 引用本文: 黄堃,梁加本.电力现货市场下的输配协同缓解阻塞模型与求解[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193-202; ![]() ![]() 电力现货市场中需协调调度输电网中可控资源实现对传输阻塞的缓解。考虑配电网中含有大量分布式电源以及可响应负荷,提出了以配电网公司作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阻塞管理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输电网层以阻塞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各配电网公司的可控负荷和常规机组协同调度。配电网层以配电网电压波动和用户响应满意度为目标,在满足配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对配电网中资源进行协同调度。采用ATC算法对上下层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优调度策略。最后对IEEE9节点的输电网和改进的两个配电网组成的输配全局电网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融合聚类-卷积-门循环的居民用电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引用本文: 李坤奇,孟润泉,李凤莲.融合聚类-卷积-门循环的居民用电短期负荷预测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203-210; ![]() ![]() 对居民用电进行准确的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合理制定每日调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聚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根据智能电表采集的历史负荷数据,该方法首先采用BIRCH聚类算法分析不同用户的用电习惯,将用户聚类为多个用户群;然后构建由负荷数据和时间以及气候信息组成的多特征时间序列数据集,并采用训练集进行CNN-GRU预测模型构建。训练集首先输入到基... |
宏观交通流模型的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策略 引用本文: 仇江辰,闫飞,田建艳.宏观交通流模型的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策略[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3,54(01):211-224; ![]() ![]() 城市路网交通流系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单一固定的交通流模型难以准确地描述城市路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在考虑交通流稳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含有未知时变多参数的非线性宏观交通流模型,并针对交通流固有的重复性特征,设计了一种时变多参数的自适应迭代学习辨识策略。在有限时间区间内,利用迭代学习辨识策略将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最优跟踪控制问题,使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排队车辆数均趋于真实值,利用去伪算法的实时自适应能力调整迭代学习辨识策略的学习律增益,提高辨识策略的抗干扰能力。通过严格的数学理论推导证明了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