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我校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明向校区行政楼大厅举行。典礼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作了题为《传承理工大精神 勇立新时代潮头》的讲话。
讲话全文如下:
传承理工大精神勇立新时代潮头
——在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
(2022年6月13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线下和云端结合的形式,隆重举行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7771名本科生、2106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踏上人生新征程,开启人生新篇章。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师生员工,向全体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含辛茹苦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在理工大学的求学过程中,经历了百廿校庆、世纪疫情,让你们的大学生活变得非同寻常,这些永生难忘的青春记忆对你们弥足珍贵。
一是幸运,你们有幸参加了百廿校庆。5月6日郑强书记和我一起拉开了校庆之帷幕,我们的校庆将一直持续到召开校庆庆典的那一天。那时候同学们将作为校友返校,母校将热烈欢迎你们。
二是痛苦,你们艰难经历着世纪疫情。曾几何时,校园像围城一样,校外的学生想尽快返回校园,校内的学生时刻盼望着解封;不少同学和老师只能在“云课堂”隔屏相望,毕业照也没能凑齐人数。但是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痛苦其实就是生命的常态,它往往不请自来,让你无法回避。痛苦并不是可怕的事,只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它们反而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能给我们磨练、勇气,能教会我们思考、改变。我相信同学们在痛苦中也一定感受到了“真善美”:以今年为例,为了应对这一轮疫情学生在校、老师在家的新情况,学校紧急改善公共教室网络教学条件,让可以实现“云端授课”的教室从12间迅速达到了298间,这是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神奇转变,你们在教室中的学习状态让家长们感到安心、放心;一名回族女同学需要在一个月内外出注射五次狂犬疫苗,在行程码为“黄码”导致校区周边酒店全部拒接、校园全封闭管理等约束条件面前,这是一道近乎无解的数学题,一名女老师主动请缨接同学回家,解决了该难题,给予了学生母亲般的关怀;还有,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志愿者冲在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协助发放生活物资、监督师生佩戴口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忙碌的身影,让爱、希望与温暖在这所百廿老校里不断传递,让善良和大爱的种子撒满校园。
同学们,你们的校园生活与世纪疫情不期而遇,但我相信等疫情结束后,你们再回望这段青春记忆,一定会认可我们对“痛苦”的新理解。学会享受痛苦,人生将是新的开始。
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的当下,临别之际,我特别想送给同学们三个词六个字——爱国、勇气、创新,它们代表了理工大精神。
第一个词,“爱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试问我们理工大人的志向为何?我想唯有向咱们的先辈校友们学习,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在我们即将开放的校史馆里,陈列有被国家树为“知识分子楷模”的栾茀教授的挂像。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怀着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冲破种种阻力,由台湾回归大陆,在我校化工系忘我工作、一心报国。他坚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振兴中华民族,毫无保留地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三十年如一日,无私无畏奋斗终生。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同学们,你们必然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一代,但也同时面临着“必先苦其心志”的非凡考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当代青年指明了人生大道——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希望大家能够回应总书记殷切期望,到祖国与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一线去,勇立新时代潮头。
第二个词,“勇气”——始终充满挑战的勇气。
勇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人格品质。拥有了挑战自我、挑战他人乃至权威的勇气,你才会真正拥有走向成功巅峰的机会。拥有了勇气,你就拥有了挑战一切的利剑。
我们太原理工是一所从来不乏挑战勇气的大学。校男篮在强手如林的CUBA赛场上,不畏强者、勇于胜利,23届比赛全部闯入十六强,14届打进全国四强,2届夺得全国总冠军。校男足同样是一支威武之师,21届比赛中6届挺进四强,1届问鼎CUFL全国总冠军。我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在篮球、足球两个项目上均拿过总冠军的高校。除了运动场,我校学子在创新创业的赛场上也是充满了挑战的勇气,去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千万人参与、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获奖最难的创新创业赛事中,我校斩获4金1银,位列全国高校金牌排行榜第9位,产业命题赛道位列全国第一名。
勇气,是我们人生的底气。希望同学们鼓起勇气,无论面对任何复杂情况,永远保持挑战精神,永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
第三个词,“创新”——始终保持创新的能力。
“求实、创新”作为我们的校训,它是我校120年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的高度凝练,体现了理工大人对科学精神的深刻理解:求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理工大人凡事强调求真务实,与真理为友,视追求真理为最高原则;创新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工大人坚持创新为要,鼓励思考探索,决不因循守旧、按图索骥,追求与时俱进、勇攀新高,坚持在创新创造中实现蜕变升华。
一代代理工大人都在用行动践行着校训精神。例如,谢克昌院士是你们的学长,1981年他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成为你们的师长,后来成为我们学校的校长。记得我第一次参观谢院士实验室的时候,墙面上有几行文字让我极为震撼,是约20年前他对煤炭的深刻认识:“一方面由于禀赋特点是能源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另一方面因为技术落后又是环境生态的主要污染源,煤炭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两难选择,发展煤化工、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是唯一出路。”语言很平实,但它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求真务实和高瞻远瞩。他把“求实、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关键一招不断传授给他的学生们,带领科研团队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深耕细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同学们,其实创新也很简单,创新无处不在。2006年毕业的王华虎校友,受中医家学的熏陶,发明了中医“望诊”智能机器人,屡获科技部、工信部创新大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也相信在“求实、创新”校训的指引下,你们也一定能做出不同寻常的发明创造,取得令母校为之骄傲的成就。
同学们,无论你们将来做管理、做学问、还是创业,请记住,别由于事务所扰,丢掉了你们的创新力。而且,你们不可能一辈子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做同一件事,只有创新力,才能让你们拥有不断适应环境的能力,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请同学们带着“求实、创新”的校训走向社会,就像一个离家远行的孩子带着家训,必将让你们终身受益。
同学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如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你们的手中,希望大家传承理工大精神,勇立新时代潮头,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