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子学专业(Physical Electronics)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901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专业简介
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工程、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及激光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学科,这些领域的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前沿研究分支。本学科着眼于对当今信息社会两大信息载体——电子和光子的产生、传输、开关、扫描、放大、变换、检测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信息存取、传输、显示、处理、利用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也着眼于新型光电子器件设计制备与相关材料的生长、合成以及光电子材料的表面/界面研究,解决激光技术、发光与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光电材料等现代前沿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既有理论上的探索及创新,又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
二、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全面的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之风,并在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做出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和组织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科技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备成为本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混沌激光的产生与应用;
2、光电检测技术;
3、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4、材料表面与界面。
四、培养环节
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进行一年的课程学习,入学一年后在修完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调查研究提出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毕业答辩由导师安排。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填写《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表》;论文工作和中期报告在第四、五学期进行,第五学期末完成中期报告,填写《博士研究生论文中期报告评审表》;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送审、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根据情况可延长到第七、八学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五人,由具有博导资格或教授职称的导师组成,鼓励邀请校外专家参加。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17学分;
基础理论课≥2;公共选修课≥2;专业学位课≥2;
公共学位课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必修环节说明:博士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5次专家所作的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并写出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的综述材料,此外还要主讲2-3次。
六、科研成果要求
1.严禁抄袭、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不予答辩并追究相关责任。
2.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后到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3篇以上,其中1篇被SCI收录,以情报检索机构开具的收录证明为准。
研究生在学期间获得以下成果之一可视为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1)获准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1项(本人为第一名或导师为第一名,本人为第二名),以发明专利证书原件为准;
(2)获得1项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二等奖(本人为第一名或导师为第一名,本人为第二名),以获奖证书原件为准。
3.学术论文必须以太原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学生第一作者论文按一篇算;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的论文按半篇算,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提前攻读或硕博连读者在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可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
七、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所研究内容与所读专业的研究内涵相符。
2.论文写作符合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3.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检查办法及规定”,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率百分比小于20%。
八、学位论文评阅要求
1.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实行双盲审论文评审。
2.博士研究生至少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论文,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提交三份盲审格式论文。
3.评审专家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确定。原则是:国内相同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同类研究或相似研究的博士生导师。
4.在论文评议书中,若三份专家评审意见均为合格,方可申请答辩。
5.若两位或两位以上专家认为送审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的有关要求,则不安排答辩,也不安排复审;若一位专家认为送审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的有关要求,则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组织复议,复议中若仍有一位或多位专家认为送审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的有关要求,则不安排答辩。
6.重复申请答辩的时间间隔最短6个月。
九、毕业答辩
1.答辩前需达到“学分要求”、“科研成果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学位论文评阅要求”的各项条件,否则不予答辩。
2.学位论文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应提前张贴学位论文答辩通告。
3.答辩程序执行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程序与要求。
十、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课内/实验 |
学分 |
开课时间 |
考核方式 |
公共 学位 课程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40/0 |
2 |
1 |
考试 |
第一外国语(语种) |
144/0 |
3 |
1 |
考试 |
|
第二外国语 |
60/0 |
2 |
1 |
考试 |
|
泛函分析 |
60/0 |
2 |
1 |
考试 |
|
模糊数学 |
60/0 |
2 |
1 |
考试 |
|
学位 专业 课程 |
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 |
40/0 |
2 |
1 |
考试 |
光纤通信原理 |
40/0 |
2 |
1 |
考试 |
|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
40/0 |
2 |
1 |
考试 |
|
信号、器件与系统 |
40/0 |
2 |
1 |
考试 |
|
半导体物理学 |
40/0 |
2 |
1 |
考试 |
|
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
40/0 |
2 |
1 |
考试 |
|
功能薄膜与技术 |
40/0 |
2 |
1 |
考试 |
|
专业选修课程 |
光谱学 |
40/0 |
2 |
2 |
考试 |
光子晶体学 |
40/0 |
2 |
2 |
考试 |
|
微纳光子集成 |
40/0 |
2 |
2 |
考试 |
|
光电子技术 |
40/0 |
2 |
2 |
考试 |
|
检测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
40/0 |
2 |
2 |
考试 |
|
新型传感器技术 |
40/0 |
2 |
2 |
考试 |
|
量子光学 |
40/0 |
2 |
2 |
考试 |
|
材料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 |
40/0 |
2 |
2 |
考试 |
|
光纤应用技术 |
40/0 |
2 |
2 |
考试 |
|
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 |
40/0 |
2 |
2 |
考试 |
|
半导体照明技术 |
40/0 |
2 |
2 |
考试 |
|
必修环节 |
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 |
2次 |
2 |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5次 |
2 |
必修环节说明:博士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至少5次专家所作的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并写出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的综述材料,此外还要主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