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十三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在太原召开

时间: 2014-09-24 00:00:00作者: 浏览次数:

由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与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于92123日在太原市迎泽宾馆召开。

本次会议大会主题是资源、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正式代表58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其中有80高龄的朱维申、陈良奎等先生,有成果卓著的钱七虎、马瑾、葛修润、周丰峻、顾金才、何满潮、蔡美峰七位院士,有20余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几十位岩体工程现场的总工程师和总经理,更有300余位岩石力学与工程的青年学者自始至终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举行了简短而高效的大会开幕式,学会理事长冯夏庭致开幕词,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杨伟民致欢迎词,筹委会秘书长梁卫国做了筹办的简要说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马瑾、顾金才、葛修润、周丰峻、何满潮和蔡美峰,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吕明,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杨伟民,山西省教育厅高校工委书记李忠人出席大会,学会冯夏庭理事长,副理事长李术才、宋胜武、李宁、朱合华、郭熙灵出席大会,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于斌和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赵阳升教授出席开幕式。

22日上午9:10开始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会场报告时间累计11小时,有6位院士和17位专家进行大会交流。923日全天大会专题报告,分别设岩石力学实验研究、理论与数值模拟、岩石工程与施工技术、岩石工程现场测试与监控4个分会场,早8:00到下午6:30,会场报告累计28小时,共有80位学者会议交流,并就相关热点研究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大会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的一次学术盛会和学术大餐,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许和踊跃参与。

从学术层面上,本次大会有诸多值得记下的东西:

八旬高龄的马瑾院士关于地震预报可能的突破口之一的学术报告,精辟地归纳了地震周期预报的现状、问题和未来,介绍了岩体亚临界失稳试验揭示的机理和预报应用的可能、问题与前景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所谓“地震不可预报”理论的否定,是中国特色的地震减灾防灾战略思想和部署,也是中国岩石力学必须大力攻关和发展的传统而新型的方向。

周丰峻院士做的大跨度岩土工程技术和海底隧道工程报告,从铁路隧道施工装备和工艺、石油储备水封洞库、香港铜锣湾避风港隧道工程、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等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岩土隧道技术与工程,及其面临的技术和难点。葛修润院士论述了岩石TBM隧道施工与实时勘察的实施方案。朱合华关于隧道围岩稳定性精细化模拟,揭示了隧道数据的快速采集、数据表达与稳定性分析,李术才教授、钟世航教授、中铁三局张俊兵教授级高工等关于隧道复杂环境不良地质的超前探测、施工技术均是围绕隧道工程的重要进展介绍和很有见地的发展思考。

何满潮院士作了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机理和控制对策的报告,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岩体大变形致灾机理、控制理论与技术及相关实验研究和现场检测装备。康红普、于斌、缪协兴等从煤炭深部开采、西部煤炭开采、巷道支护、顶板控制、锚杆锚索支护、环境保护不同角度展现了煤炭开采的成就和未来难题。

顾金才院士和田利军教授级高工等多名学者关于岩爆机理和工程灾害控制的报告,表明随着深层采矿和地下洞室施工,岩爆问题越加突出,其机理研究和防治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未来的问题仍令人担忧,依然是一个热点问题。唐春安教授关于地球龟裂演变及气候变化等也引起代表的兴趣。

蔡美峰院士等就金属矿开采的关键科学问题、边坡问题、运输智能化控制等进行了深入论述与分析,指明了金属矿今后的发展方向。

蒋宇静、邬爱清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隧道施工、水工边坡施工、废料处置等大型岩石工程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很有远见的建议。

翟恩地教授介绍了美国大坝安全面临的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问题和未来发展,以及美国大坝与地震带分布的空间关系,各种坝体的抗震设计及存在问题,也对我国三峡工程做了对比分析。

佘诗刚研究员全面统计分析了我国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973项目、863项目的内容,提出了岩石工程的10个发展重点方向。朱维申先生用近45分钟的时间,意犹未尽地发表了他对岩石力学当前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的思考与认识,重点分析了作为工程载荷的高地应力问题、裂隙岩体的非线性问题、预应力锚杆锚索的相似模拟问题、数值模拟及大型并行软件的开发问题。

冯夏庭教授关于“柱状节理玄武岩隧洞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的报告,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洞为例,介绍了在此项工程中先后开展的包括变形、破裂、波速等和室内试验在内的系统的现场综合观测成果。

李宁教授深入介绍了岩体力学参数的实验仪器测试和取值问题,取值与尺度的效应,这是岩体工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是永恒的命题。

李夕兵教授指出深部矿岩开采过程中,矿岩承受的是高静应力与动力扰动的组合载荷,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可以通过合适的调控或诱导手段,将深部岩体集聚的弹性能量造成的无序灾害性破坏,调控为岩体的有序破裂,为工程服务。

赵阳升教授关于岩石力学与工程若干应关注的问题的报告,就四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即:强调岩体及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岩石物理力学特性与CTNMR观测同步在线实验、THMC耦合作用岩体力学问题、高温岩体地热开发工程,指出地壳深层的高温岩体地热能(HDR)是人类可开发的、永恒的、绿色的清洁能源,通过巧妙地利用深部热储岩体的天然缺陷,构造高效的人工热储循环系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仲奎教授介绍了他花费4年多时间,通过在青岛从事水封油库的实际建造、以及和国外技术人员切磋施工规范和设计,提出了水封油库国外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发展的思考,对我国相关岩石力学与油气储库建造很有指导价值。

李世海等很多代表,对岩石力学非线性、连续介质、非连续介质、尺度效应和模拟、裂隙模拟等岩石力学问题提出很好的见解。

王来贵教授论述了岩体工程系统演化过程,从系统特性、结构、边界、环境对系统演化作用多角度,论述了系统灾害控制思路,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全局的岩体工程研究的开拓性工作。本次大会关于THMC耦合作用的文章很多,说明这确是当前和今后岩石力学与工程的一个主流方向。

整个大会学术交流组织紧凑,使老中青学者在宝贵的会议期间能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与观点,共有103位代表会议报告交流。

本次大会展示的成果,昭示着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与建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英才辈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必将长久地作为世界岩石力学的领航者。

会议期间,与会的几位院士及200余名代表参观了我校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对实验室自主研发实验仪器设备以及依托这些实验设备所取的丰硕成果大加赞许。

本次大会是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矿业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与研究生同学100余人全程参加了大会。

本次大会受到同煤集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等单位大力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