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首页>支部建设>学习园地> 正文

旗帜鲜明讲政治 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2018-10-16 点击: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首要的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显著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党要确保始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全面增强领导能力,其中政治领导能力居于首要位置。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发挥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优势,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

1 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的政治,从属性上说是方向、原则和大局;从内容上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从本质上说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从性质上说,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社会性的或者其他属性的领导;从内容上说,是政治的领导,即从政治的方面也就是从方向、原则和大局方面进行领导;从效果上说,是增强政治凝聚、强化政治引领、优化政治运行、提供政治保障的领导。可以说,几乎党的所有领导活动,要么是政治的,要么是政治性的,要么是政治化的。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活动中,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都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都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都要从政治上进行考量。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格外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要懂得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民讲话,并为他们做事,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与政治家的风度”“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等一系列重要观点。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讲政治。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我这里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任意的和盲目的,而是受社会物质生产的制约,也就是说政治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这就要求我们讲原则、顾大局、守纪律,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更要求我们努力找出其规律性,为增强政治领导力服务。作为一门艺术,政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千变万化的现实政治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机动灵活地解决政治问题,根据时代性特征,制定相关战略政策。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针对灵活性曾经指出: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他还曾指出:“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所以说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有灵活性的,要求讲方式、讲方法、讲策略,以取得工作成效为检验标准。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新形势下的现实问题,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原理的根本法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行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2 政治领导力是党的核心领导能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宣告诞生。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个“引擎”,达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实践证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

政治领导是党对国家全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领导就是要在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上增强政治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政治领导力在党的领导能力中居于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政治勇气、丰富政治智慧、高超政治能力,把牢政治方向,加强政治建设,解决政治难题,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一个朝气蓬勃的党呈现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发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坚强的政治保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前途命运高度,从事业全局高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使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注重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3 增强政治领导力的重要维度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政治优势;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期待是政治期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政治领导。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有利于党更加充分地发挥和运用好政治优势,更好地稳定中国、发展中国、引领中国。

增强政治领导的方向性。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使政治领导融入新时代的政治理想、政治目标的实践当中。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之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

增强政治领导的凝聚性。增强政治领导本领,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非常重视群众的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任何一个政党,失去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失去根基、一事无成。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原本就来自人民,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政治领导力是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办事,给人民群众获得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因此,增强政治领导力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从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学习。

增强政治领导能力,要有正确的政策,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应具有一套科学的政策和策略原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运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世界风云际会的变局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攻坚克难、力除积弊,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新时代,我们党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政治战略和政治策略,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增强政治领导的原则性。党的政治领导是否坚强有力,首先要看党自身是否坚强有力。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加强政治锻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从初创之时的50多个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懈努力,不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强调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总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政治辨别力、政治观察力、政治穿透力,增强政治勇气、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原则。坚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牢牢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到实处。

上一条: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下一条: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关闭

Baidu
map